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四、少先队的培养
加入少先队是那个年代每个小学生的愿望。满9岁,我实现了入队的愿望。记得是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戴红领巾,是谁给我戴的早已记不清了,只有高兴的心情不会忘记。我之所以要提到少先队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曾经担任了少先队的干部——大队长,也就是当时少先队的“最高领导”三道杠。那个年代,少先队有小队、中队、大队干部之分,只有品学兼优而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好学生才能由此担任,虽然是老师推荐,但也要有同学的支持和认可。我很幸运的担当了年级大队长的职务。也使我在少先队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大队辅导员何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之余做过很多工作,譬如办黑板报,组织学习互助小组,组织一些假期公益活动,记得在我的倡导下,组织同学捡废品(好像是不用的纸,本),卖了的钱当做班费,等等。也正是扛着这个三道杠,培养了我做事认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大胆泼辣,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不服输的性格。说来笑话,时隔50多年,发小聚会时,我的同学还对我说,小学时的我老是那么严肃,看着可厉害,一点儿不敢招我!我听了哈哈笑,在你们眼里我就是那样吗?也正是有了在少先队的锻炼和培养,凭着自己的韧劲,走出了自己的路。44年前我是做为可教育好的子女分配工作当了一名工人(就是这样也比其他的一些同学的处境不知要好了多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知识分子子女没人正眼看你,我就是凭着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和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努力工作,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后来到铁科院工作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又走上了领导岗位,直到退休。我接受过的正统教育只有小学这五年,把清华附小视为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最小摇篮是最恰当不过了,从清华附小走出了多少人才,数不胜数。
五、文化革命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把我们这些刚刚有点思想的小学生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停课、造反、给老师贴大字报,也成了我们这些啥都不明白的小学生行动,小学时代停止在了五年级。虽然年代已久,很多事情都没有印象了,但是想起当时尚校长被批斗,还有很多老师受到不公平的批判的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还隐约能想起张国蕙老师在“文革”开始后去给我们上课,已经上不下去了,面对班里混乱的状况,她站在讲台前,是一脸无奈。这场浩劫断送了我们这一代人,真是不堪回首。现在回想起来,为我们当年的错误行为和说过的错话,现在都要深深地给老师鞠个躬,对不起了,老师们。时隔多年,和老师们回忆这些往事,老师们特别宽厚地对我们说,不是你们的错,你们那时太小了,不懂事,老师永远不记恨学生。感动啊,这就是清华附小的老师们!
六、尾声
时隔多年,可巧的是父母家几经搬家都离附小不远,回到清华都会经过母校。时代的变迁已经把学校变得面目全非,当初的平房、带走廊的二层教学楼等等早已消失,就连当初从家走到学校的那条大深沟也早被填平。现在重新建起来的校舍非常漂亮,各种现代化设施非常齐全,清华附小的建设是一流的,教学水平更是一流的。我们当年在清华附小受教育是幸福的,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我的儿子也是清华附小毕业的,我现在最希望我的孙子将来也能到这里来学习,接受最好的教育,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当年的老师大多已经退休,但是回到清华时只要见到她们,还是那么亲切。大约是两年前,在美国的同学回国,作为校友我们一同去了清华附小,听了有关老师的介绍,大家异常兴奋,为清华附小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兴奋,自豪,为我们曾经是这里的一名学生更感到骄傲。由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接受的是不正常的教育,而现在我唯一的同学聚会,就是和清华附小的发小们。岁月流逝抹去了很多记忆,永远不变的是对清华附小的那份情结。割不断,扯不乱,我爱清华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