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团的记忆----孔祥琮(成志学校1950届毕业生,65年前的清华附小儿童团团长)

| | 分类: 往事回首

  1927年,我的父亲孔繁霱(yu)留学归国, 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我们一家住在清华园家属区——北院一号。

  我家6个子女中的5个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大哥孔祥莹(北大图书馆馆员,“文革”中病逝)与94岁的大姐孔祥蘭(退休中学教师)1927至1931年同上成志学校。85岁的二姐孔祥荃(中科院微生物学报主编)与84岁的二哥孔祥诚(我国首颗原子弹研制试验爆炸的参与者)1935至1937年也同上成志学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学校被迫南迁。父亲因病情严重未能随清华南迁。此时成志学校亦停办,我的哥哥、姐姐们也被迫离开,辗转到北平城里继续求学。

  我于1936年2月25日生于清华大学,1947至1950年在清华大学附设成志学校小学部读4至6年级。清华园里的童年生活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当过少年儿童团的团长。

  孩子们都熟悉“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等电影中的儿童与民兵战士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组织。儿童团的名称不完全相同,如有“抗日儿童团” “共产儿童团”等等。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担负站岗、放哨、侦察、送信等任务。还开展了“五不运动”,即: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及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儿童团的组织形式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少年先锋队。

  清华大学的解放时间比北平解放的时间要早。1948年清华大学刚一解放时,学校党组织就建起了儿童团。没过多久儿童团更名为“少年儿童团”。1949年10月13日在北京市党团(当时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关怀与具体领导下,正式建立了北京市“中国少年先锋队”,也是全国统一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时的中国少年儿童团团员整体转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记得清华儿童团成立大会是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召开的。我是刚成立的儿童团的团长,成立大会当然要有团长讲话啦。我是多么自豪啊!因为我第一次当了个带“长”字的小官儿:“儿童团团长”,第一次登上了清华大学大礼堂的讲台,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大人和小朋友讲话!走上讲台我向下看了一眼,唉呀!台下坐着那么多的人,我心里害怕极啦。站到讲台上,我再也不敢看下面的人们,硬着头皮讲完话,就匆匆跑到台下。我真的是完全不知道自已讲了些什么,只感觉发胀的脑袋嗡嗡作响!

  几十年前出差到当时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农牧学院,见到小学时的老儿童团员、比我高两届的学姐潘乃谷(潘光旦教授女儿),回忆起小学时的往事,她就提到那次我在台上的“表演”,说:“你那次的团长讲话,大家在下边根本什么也没听见。你的声音太小啦。”我们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

  当时的儿童团由两到三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在清华大学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指导下进行儿童团的日常工作和活动。

  儿童团组织活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正式成立,“少年儿童团”整体转为“少年先锋队”,以儿童团名义的活动也就此结束。所以说清华大学附设成志学校小学部(清华附小)的少年儿童团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而这段短短的历史却让我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