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很刻苦但成绩却上不去?

| 分类: 常见教育问题

 

    提问:

    我女儿今年上六年级了,现在是越来越苦恼,因为成绩一直上不来。要说女儿不刻苦那真是冤枉,打开青青的任何作业本,上面总是干干净净的,每一个字都非常端正,再说青青的性格也是文文静静,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青青在班里原学习一直不错,每次考试总在95分以上,但自从上了中年级,每次考试她都得让我们捏一把汗,考91、92是经常的,甚至还会有不到90分的情况。我们有时也真生气,但看到女儿含泪的可怜样子,心里不禁软了下来,唉,真不明白,看看很刻苦的女儿,为什么成绩总上不去?

 

                                                                                                                                                                                                                                                                                       家长:青青妈

 

 

 

 

    其实,像青青这样的孩子几乎每班都有,他们是公认的好学生,守纪律,懂礼貌,做事认真,可成绩总提高不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经常持有同情的态度,那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呢?

    一般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预习、听讲、练习、检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讲,其他三个环节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结果,唯有听讲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也许一节课看不出什么,但一两个月后,听讲的结果就自然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会听讲的孩子对待知识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而不会听讲或不听讲的孩子,却很可能难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青青的问题主要出在听讲上。青青上课很乖,手背在后面坐好,看似听讲,但其实并没有,一堂课下来她只掌握了百分之四十,她很少举手,一方面胆子小,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马上理解,总希望能得到现成的答案。她就像个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并不参与进来,别人说的答案也也听得懂,但她不知道在问题和答案之间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日积月累,青青的上课姿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了。

    像青青这样的孩子,除了上课听讲的问题以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知识面很窄,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深入,就要求孩子有相应的信息量。孩子刚一出生,能力水平差不多,但越往后,智力水平拉得越大,这与客观刺激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见多才能识广”。孩子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打开眼界,信息量越大,思维就越活跃,学习起来也就越轻松。

    另外,家长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有时也有导向性的错误。青青很努力,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决不能只是重视努力而不顾及效果。家长一味地只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努力上,看她一笔一划地写作业,有时到夜里十点钟才睡觉,觉得这才是刻苦,结果在父母的这种鼓舞下,孩子很容易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味地闷头写呀、算呀,结果就变成了越学越拙。

    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努力而得不到好成绩”要比“不努力而得到好成绩”更常见,因此,父母应教导孩子如何更有效地去用功、去努力,不能让她有“只要去努力就行,至于结果如何那全是运气”的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到最后,不但孩子变得缺乏气魄,而且成绩也不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