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课题研究社团的王宝绎、余逸辰、刘心雨、王昕炜、庄芊识同学
一头银发,一身淡雅的老者,带着谦和与平静的语气,娓娓讲述着成志学校的历史,讲述父辈的学术影响与人格魅力。这就是2012年6月11日,清华附小1952届校友——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李岫老师回母校做报告时的情景。阔别半个世纪,重回母校,老人感慨万千:学校环境那么幽静秀美,书香浓厚,和当年简朴的两幢平房比,真是沧桑巨变。
李岫老师是作为校友和成志学校校长李广田女儿的双重身份被邀请回母校的。李岫老师首先介绍了父亲李广田先生。李广田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中文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曾出版过《汉园集》、长篇叙事诗《阿诗玛》以及《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文学作品。1948年兼任成志学校校长,后任云南大学校长。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李岫老师讲述了父亲和母亲(词人,成志学校教师)在文学上的成就,深情回忆了李广田先生与朱自清先生的的友情,一段往事的回忆,让大家感受到了曾担任成志学校校董的朱自清先生,是一个至情的人、一个爱真理的人、一个有风趣的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同时也从他们一致的文艺思想、一致的教育思想、共同的奋斗理想中,感受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生死情谊!
随后,李岫老师生动地讲述了成志学校的历史,从全校师生参加开国大典游行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宣传队,从冯友兰、李广田等保护地下党员和爱国学生躲过国民党搜捕到二校门口的老农送玉米喜迎解放军,总结出了爱国主义是清华附小的教育传统和核心教育理念;在对清华子弟杨起英语考99、5分、闻一多先生寄言儿子闻立鹏“知识不全在课本”、 俞平伯先生看儿子俞润民讲故事等趣闻轶事的讲述中,李岫老师总结了学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会说、会想、会做”的教育特点;同时,尊重科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永远保持一颗求知的心更是当时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李岫老师说很欣喜地看到了清华附小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崭新面貌,她认为教师誓词中的“敬业、博爱、儒雅“,学生誓词中的”健康、阳光、乐学”正是对成志学校优良传统的继承。她说:“小学教育将奠定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前辈们是一代代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小学教师需要高尚的完整人格。她满含激情地说:“我非常爱附小,永远愿意做附小的老学生!”随后,她为学校题词:继承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办出色的学校!
74岁高龄的李岫老师一直坚持站着为大家做报告,在讲座中不但准备了大量实例,还出示了一些历史珍贵老照片。优雅的风范、严谨的态度、生动的讲述,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附小的老师。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代表学校师生向李岫老师赠送了礼物,表达了学校对老校长和校友的敬重与谢意!并表示学校将有计划地开展系列百年文化讲座,让师生们了解学校历史、传承百年文化。全体教师深感作为附小人的自豪,也感受到了要弘扬附小文化、传承附小精神的责任与重担。
链接:
李岫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监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曾获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授予的“二十世纪文学史研究杰出成就奖”。出版学术著作有:《茅盾比较研究论稿》、《20世纪文学的东西方之旅》等,还主编了《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及曾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的《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等。
1952年,李岫与吴小平、庄人隽和敦婉如四位同学由成志学校被保送升入师大女附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