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课题研究社团的王宝绎、余逸辰、刘心雨、王昕炜、庄芊识同学
2012年10月,曹廷辉老师来本校讲座语文心理学。讲座期间,闻道厅座无虚席,全场讲座气氛良好,学术气息浓郁。
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为:
一、语言心理学和语文心理学研究概述
二、心理学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三、语文心理学四大基础五大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语言类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
一、语言心理学和语文心理学研究概述
在语言心理学研究概述、语文心理学国内研究现状方面,曹老师指出当前国内语文心理学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语言学的研究,即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变化。语言学的研究常常成为语言心理学建构语言知识的心理学理论模型。第二是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针对不同脑部功能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第三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针对语言与社会行为的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变迁等。第四,计算机科学,用计算机理解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
在语文心理学的国内研究方面,曹老师推荐著作《语言与心智》《认知与语言》《语言心理学》《心理学原理》等。
二、心理学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1、据曹老师研究,目前国内在语文心理学应用领域出现李阳疯狂英语、瑞斯学科英语、丽丽思维英语、各类快速记忆,快速阅读法、科学学习法等
2、当今语言心理学国外研究概述方面曹老师例举相应案例。
1901年,冯特发表了《语言的历史与语言心理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本用语言心理学命名的书,包括后来的《民族心理学》等,包含了很多他对语言和心理学问题的重要思想。
行为主义把行为归结为刺激-反应的模式,对现代语言学特别是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认为,人类的语言过程由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构成。
1957年,斯金纳发表了《言语行为》一书,指出人类的言语行为就和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操作行为。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对字词联想和阅读心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1878年法国科学家贾维尔发现,在阅读时人眼并不是平缓地扫过一行文字,而是表现为一系列细小的跳动。在各次跳动中间出现短暂的停顿。1901年瑟姆和马尔伯系统研究了单词的自由联想,提出了第一条语言心理学的规律(马尔伯定律):一种反应出现得越频繁,对这种反应的联想反应时就越短。
60年代的语言心理学家开辟了用理性主义研究语言的新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普遍性方面的研究结果,比如,研究发现,儿童在出生后3-6个月的时间内所发出的咿呀的声音中包含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这些语音是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从未听到过的。
70年代以后,大批的研究转向语义的分析,特别是研究命题表征和语义策略对理解语言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词的语义限制、语境或上下文、词序的安排等都是一些重要的语义策略。
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早期,研究话语的理解和记忆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尚克提出了概念依从理论,建立了MARGIE模型。这一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人脑中存在着某种概念基础,语言理解过程就是把语句映射到概念之中去的过程。
3、针对语文心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曹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语言学习与言语学习
│汉字学习与汉文学习
│语感学习与知识学习
┌语文学习心理┤记诵学习与思考学习
│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 │自主学习与创造学习
│ └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语文心理学 ┤ ┌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 │ ┌阅读教育心理
│语文教育心理┤语文智育心理┤作文教育心理
│ │ └听说教育心理
│ │语文德育心理
│ └语文美育心理
└语文教师心理
4、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训练理解和倾听能力
训练语言表达和思考创新能力
提升个人魅力
增强自信心
改善人际关系
对全学科的学习理解极其重要
5、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本身的特点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能力即语言获得,包括语音、语
义、语法获得,这是一个通过模仿和实践掌握语言规范的过程。
言语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包
括言语主体、言语客体和言语环境。
6、语言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言语能力发展的规律
2、视听动能力均衡理论
3、阅读和记忆理论
4、语言的心理学理论
三、语文心理学四大基础五大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大基础:字、词、句、感的学习
▲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见“形”知“义”;
汉字结构复杂(其构字零件可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信息量大;
符号繁多(常用字3500左右)。
▲识字教学的特点
先难后易。初学阶段难,但字识得越多越容易学。
体会语言句子的魅力—语感
体会语言句子的魅力
语感的地位
语感的培养
五大能力的培养:
▲听的训练
闭目聆听 (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一段音频)
1)你听到了什么内容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2)复述+模仿练习
音乐故事会(音乐与语言)
1)听一段音乐素材,体会情感及
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
2)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音乐
自己填写歌词。
▲说的训练
模仿训练:配音、模仿秀等、视听动
朗诵训练:诗歌、著名演讲、话剧等
脱口秀训练:3分钟即兴演讲、即兴配音练习等
▲读的训练
阅读理解的训练
1)快速阅读的训练(视觉训练、视野、关件元素)
2)文章材料的理解训练:理解、归纳、总结、分析、推理、引申等能力的训练。
3)整理出文中描写部分、升华部分的设计和技巧。
▲写的训练
三步成文:描述--- 升华 --- 号召
仿写训练:美文仿写
改写训练:创意改写 例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
创作训练:诗词、歌词、剧本等。
▲评的训练
辩论练习
时事点评练习
四、语言类学科学习的思维
三步成文
第一步 描述
描述事物的内外远近、特征状态、整体细节,起因经过等因素。从时间轴 和空间轴进行描述。
描述的要点:
1、时间:过去、现在、将来
2、空间:远看、(整体外部)、近看,(细节内部)、比喻、(形象、功能、)
3、意义:现实价值、象征意义
通过丰富的描述,训练观察、分类、总结、表达的能力。——阅读理解的 初级能力。
第二步 升华
把具体的事物“人化、美化、神话”、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和特质,从表象看到本质,揭示并放大事物的影响和意义。
升华的方向:能够引起人类思想共鸣的积极方向:热爱国家、人类和平、民族团结、崇高道德品质的弘扬:勇气、胜利、成就 等主流的价值观。
升华的要点:
4、人化、5、神化、6、美化、7、夸张、 8、排比9、放大
通过大量的升华,训练总结、概括、拓展、发挥能力——阅读理解的中级 能力。
第三步 号召
结合当下环境,呼应文章核心思想,启迪,鼓励、号召、感染、激励, 引领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让自己所表达和弘扬的观点得到广泛深入的认同和支持!与读者产生精神的互动!
通过号召,训练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写作目的和准确理解作者意图等能力——阅读理解的终极能力。精准理解文意的能力。
伴随着曹老师风趣的语言与渊博的知识,讲座现场不是传出阵阵掌声。曹老师的讲演不仅在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还指明的当下及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