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靥、授业、敬业--2012年张叶老师的感动故事

| 分类: 教师团队
    一、如花笑靥
    张叶老师是美丽的,美在精致的脸庞,更美在如花的笑靥。在老师的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着附小“微笑、感谢与赞美”的名片。
    每日清晨,老师面对笑容地走进一四班教室,陪伴孩子们早读。每日加餐,她欣然而来,发加餐,检查卫生,和孩子们愉快地聊天。每日课间操,她带着招牌微笑来到操场,巡视和指导孩子们上操。每日傍晚,她笑容满面地跟孩子们再见。这每时每刻的笑容如拂面春风,如和煦阳光,让人温暖,让人舒心。
    当我和家长沟通触礁的时候,老师平静地说“我来谈谈,不是大问题”。当我面对孩子焦头烂额的时候,老师总是平和地说“小朱,你先别着急”。针对班级管理有待提高的地方,老师总是温和地分析,“小朱,班里要开始培养小干部了。”关于我个人的成长,老师总是中肯地给出建议,“小朱,生气只是一种姿态,不用真生气。”老师如花的笑靥背后是她优雅的仪态,更是她内心平和、宠辱不惊的态度。
    二、传道授业
    张老师是优秀的音老师,这是我这个外行在旁听几节音乐课后最真实的体验。用跑走等形象动作教节奏、用高低不一的手势教音阶,在教法上让孩子乐于学习。用小组评比的方式及时评价和反馈,用榜样直观形象地示范,在课堂组织上保证课堂井然有序。
老师带给了孩子音乐的启蒙,这源于她的专业敏感。晨读古诗时,我这个菜鸟语老师关注孩子是否读准了字音,老师更加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音乐课下课后我机械地让孩子排队回班,老师让孩子们整齐地唱着校歌穿越小操场。升旗仪式上,老师总是高声地为一年级孩子们领唱者国歌和校歌。
    张老师为孩子“授业”之外,更注重“传道”。小学老师是教师,更是教育者。老师是科老师,可从未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有丝毫松懈。一次加餐,班里有个小姑娘问老师多要一张湿巾。作为班主任的我通常想大概是我少发了吧,给她一张就是了。可老师就多问了一句,“你的湿巾呢?老师发给你了吗?”小姑娘开始有些支支吾吾。细问下来,原来这个小姑娘有攒湿巾的习惯,她不仅攒自己的,还偷偷把小组同学的湿巾藏起来。后来,老师利用加餐剩余的时间和小姑娘谈了很久。这是一件太普通、太平凡的小事,可就是这样的谨慎细心、防微杜渐,让我看到了一位“传道之师”。
    三、兢兢业业
    张老师的兢兢业业体现在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上。作为音乐组的组长,组里的大小事都要她把关,可是她从未耽误过任何副班工作。今年12月,就在北京大雪后的第二天,我正纳闷老师怎么加餐没来,课间操也没来,以往老师就算有急事,也会和我打声招呼。跑操开始几分钟后,张兰英老师步伐匆匆地走到我面前,她告诉我张叶老师因为雪地路滑,摔跤骨折了,特地让她来跟我说一声没法监操了。心疼老师,可更多地还是感动。就在大腿骨折到高高肿起的时候,老师还心心念念地记着班级,记着孩子们。
今年,作为新老师,学校、学区、海淀区给我安排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更多些,班级的许多工作每每压在了老师的肩上,老师总是云淡风轻地说,“没事,你放心走吧,有我呢”。我知道老师带着两个年级的音乐课,每天的大课时几乎都排满了,再加上音乐组里的事务,连吃午饭的时间都紧张。可在年轻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从未推辞。
    张老师的兢兢业业还体现在对孩子真切地关注上。一个周四下午,我和张老师谈论起下午第一节课,孩子们状态不佳时,老师第一时间询问的是今天都有什么课?是谁的小饭桌?孩子们是不是太疲惫了?正如老师分析的那样,周四整个上午孩子们都在班级中上语数英课,持续到下午第一节课难免疲惫。老师分析问题之后,马上着手解决问题。她试着将自己的音乐课调整到周四来,这样孩子们在课程上也有调剂。虽然最终调课未能实现,但是老师以学生为本的态度和精神着实让我钦佩。
 
                                   (朱丽玲)
                                             
感言:
    平日工作中的诚诚恳恳,组长管理上的兢兢业业,张叶老师始终如一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态度决定一切,在你的身上显露无疑,面对工作压力,你微笑的接受并有想法的开展工作,这种精神怎能不让我们学习。恭喜张叶老师荣获海淀区艺术之星!实至名归。                         
                                   窦桂梅  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