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课题研究社团的王宝绎、余逸辰、刘心雨、王昕炜、庄芊识同学
六月末雨后的清晨,清华附小校园格外清爽,绿树如茵,鸟语花香。一位身着白色上衣、卡其色裤子的老人,迈着轻快的步子,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师生们面前,他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家杨振宁。阔别十年应邀重回母校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201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杨振宁娓娓讲述了八十年前自己小学毕业的情景,为孩子们带来了特别的祝福。
杨振宁深情回忆了1929年——1933年在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学习的情景:在这里,他度过了快乐的四年童年时光。在美丽的清华园里,几乎每一个树他都爬过,因为太顽皮,常常粗心地打翻墨水弄脏试卷。杨振宁还饶有兴趣地唱起了小学音乐课学的歌曲:
“蝴蝶姑娘我问你,你的家住在哪里?我家住在百花村里,百花开,请到我的家里来!”
老人童心未泯的演唱赢得了孩子们的热烈掌声,大家也送给了他别开生面的礼物。六张由学生手绘编写的奖状,颁发给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杨振宁。既有小学阶段的“学习标兵奖”、也有西南联大时期的“克服困难奖”,收到孩子们精心准备、创意独到的奖状,杨振宁爷爷喜笑颜开,格外开心。
离开毕业典礼会场,杨振宁来到图书馆和师生代表座谈。一进图书馆,他就看到了十年前与毕业生的合影,顿时兴奋不已,希望学校能把照片给自己留一张。落座后,他赞叹能在这样静雅书香的图书馆里学习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回忆当时的成志学校很小,没有图书馆。后来到宣武门附近的崇德中学读书,有了一间小屋子。记得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走进了那个房间,由英国作家写于一百多年前《神秘的宇宙》启蒙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20世纪的物理大发现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从这里,他知道了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他发觉世界奥妙无穷,从而第一次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杨振宁用古人常说的“开卷有益”鼓励大家,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多来看书。
在与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们抓住难得的机会与大物理学家交流。杨振宁一一耐心细致地解答。当学生提问自行车为什么两个轮子骑起来,车才不会倒时?杨振宁从自行车的发明历史、原理做了解释。他还回忆起1929年自己拥有第一辆旧自行车的往事;当学生问及他发表什么获得诺贝尔奖时,杨振宁介绍是一种关于对称问题的基本物理现象。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又以人体对称为例做了通俗的解释;当杨振宁回答关于地球引力问题时,他用自己的拐杖倒地做了实验,而同学又进一步提出质疑:为什么拐杖先落地,而如果是棉花、树叶轻的物质落地却慢呢。杨振宁对发问的同学大加赞赏,解答说这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并从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到牛顿力学进行了解释,告诉同学们并非越重的东西落地越快,而是因为棉花树叶受到了空气的阻力。他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对于想当然的问题最好要追究下去,这样会有大发现。杨振宁还讲了一个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他说,诺贝尔奖并不稀奇,以自己为例,看见一个现象去研究,持久下去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杨振宁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发现和培养。他认为自己学习物理没有任何窍门,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每个孩子不一样,对发生兴趣的东西也不同,而每一行都很重要。比如自己终身的好朋友熊秉明,从小就有艺术方面的天分,后来就成了艺术家;还有一位朋友,从小热爱集邮,他专门关注收集和物理学相关的邮票。如收集德国爱因斯坦、波兰居里夫人的邮票,慢慢的,他搜集了几百张跟物理相关的邮票,写了一本书,里面讲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后来这位朋友成为了北大的教授。因此,杨振宁寄语老师和家长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地浇水施肥,给足充足的养料,以后就能慢慢开花结果。杨振宁还鼓励同学们要养成从小记日记的好习惯。自己到了耄耋之年,看到很多朋友写日记发表,里面记载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非常感慨。除了具有保留价值外,写日记可以锻炼写作水平。不但当老师,做研究、做银行职员、当兵上战场,写作都是很重要的。
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中,杨振宁或触景生情回忆儿时情景,或声情并茂地讲述科学家故事,或主动提问逗趣学生们,整个座谈在热烈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最后,杨振宁为即将到来的清华附小百年校庆题词“发展自己的兴趣”。
当清华附小校长校长窦桂梅向杨振宁敬赠有学校校花——丁香花图案的围巾时,杨振宁才思敏捷,立刻想到了关于丁香花的对联“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还细细地讲述了这个文学故事。清 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等领导也陪同参加。
座谈接近尾声,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簇拥着慈爱、充满童心的杨振宁爷爷走出图书馆,在雕塑前,在艺术墙前,杨振宁爷爷再次叮嘱:“看,那墙上画的,这些雕刻,多看看,多了解,那都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啊,一定朝着自己有特点的方向发展!”
孩子们、老师们向杨振宁爷爷依依惜别,希望百年校庆那天,能再次聆听大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