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清华附小参加北京市遨游计划工作重点
一、整合课程
①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打破学校原有课程格局,深入研究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间的关系、配比、实施方式,整体构建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自主安排学校课程,使之形成黄金分割,用最佳比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②整合课程内容
深入研究国家课程各学科的课标、教材、教法及三者间的关系,整合国家课程,通过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学科与生活间的整合,探索提高国家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途径和策略,形成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有效的课堂操作方案和管理制度,落实减负增效。
③开设丰富的拓展性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创建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同时,探索拓展性课程与国家课程间的配合与配比方式,使拓展性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二、改造课堂
再美好的课程改革愿景也要“接地气”。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课堂改革甚至应该走在前列,为课程改革去“清扫”道路,打通关节。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
在整合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课堂,通过对于课堂的自我改造,实现对于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的落实。
秉承附小以往“三个超越”的课程理念及主题教学思想,学校提出改造课堂的创想:儿童立场,儿童要站在正中央,课堂要真正体现对儿童的尊重,成为儿童真正学习的场所。通过对课堂的改造,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增效减负,在课堂上既落实国家基础课程,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形成清华附小新型课堂育人模式。
为此,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改革传统课堂,减少讲和听,增加说和做,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最终,形成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一套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三、 “1+X课程”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从学业评价和品德评价两个角度分别研究学生评价的内容。
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教育目标分类,围绕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具体细化到相应年级、学期。
评价方法: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分别研究学生评价的方法。形成一套学生评价资源包。
(2)教师评价机制
从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研究一套既有利于检测教师实际工作水平,又有助于教师以此为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量表,形成一套教师评价机制。
(3)课程评价机制
从课程、课堂两个维度,研究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对学校办学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形成学校课程评价方案。一方面,使这套课程评价方案成为其他学校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同时,用这一套课程评价方案,指导学校下一步的课程改革工作。
四、建立数字化课程组织体系
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帮助下,建立清华附小“数字化课程组织体系”。在校园数字化的背景下,首先在课程实施方面,建立以课程整合为目的的电子备课系统、电子选课系统,并在系统的支撑下,自动保留和生成课程资源,建立以课堂改造为目的的教学实时监控与跟踪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提供指导性意见。在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师、学生评价系统,使系统,不仅具有信息交互反馈的功能,同时能够生成指导意见,辅助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