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以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线、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教与学的过程。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递进的教学,注重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享受练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身心得到发展和满足,并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努力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各关键环节有效设计进行研究,争取有所发现,有所改进。 |
2.教学背景分析 |
(一)教学内容分析: 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是人教版水平一,技巧组合练习的重点教材。其中滚翻、纵叉等内容是发展学生柔韧素质的重点教材,也是技巧项目的基础教材。(本课是单元计划三课次的第一次课)本单元所选教材是前滚翻与单腿前滑成纵叉的组合动作,其中前滚翻为复习内容,单腿前滑成纵叉为新授内容,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动作的连贯性,稳定性以及动作协调性,在多次练习中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为以后更深一步技巧教学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理特点:此阶段学生骨化尚未完全,关节的活动范围大,关节的柔骨较厚,骨骼硬度较小,关节囊及肌肉的伸展性也很强,韧带容易拉长,可塑性强能够完成本单元所选内容。 心理特点:此阶段学生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兴趣较高。学生自主活动有所增多,合作意识逐渐加强。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因此在教学中我多采用独立完成动作、合作式、讨论式练习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动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他们掌握“前滚翻”和“纵叉”技术测评情况的分析,同学们较好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但在“纵叉”方面,30%左右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纵叉”的动作。70%左右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动作的要领或者能力有限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要充分练习好纵叉,利用好这30%的学生为分层教学提供支持。多关注70%的学生,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
1、初步学习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的动作方法,使70%-80%的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动作,20%-30%的学生独立完成动作; 2、发展学生柔韧、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的能力; 3、树立自信心,勇于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友好交往与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两腿在一条直线上,逐渐下振接近地面,上体正直。 教学难点:身正、髋正、脚面绷直。 |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
教学资源: 36块小体操垫、8辆小推车、CD机一台、展板一块、8个标志桶、8个标志碟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2-3分钟)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3.宣布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教学要求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1-2次) 1.三面转法2.蹲下——起立3.原地踏步——立定 要求:动作规范、精神饱满。 二、准备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7-8分钟) (一)垫上操(八节)4×8拍 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屈伸腿 第三节:体前屈 第四节:前压腿 第五节:后压腿第六节:压脚背 第七节:分腿正压腿 第八节:分腿侧压腿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富有节奏感。 (二)专项辅助练习 1.前、后滚动练习2-3次 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滑 2.弓步压腿8×8拍 3.正踢腿练习8×8拍 要求:充分拉伸腿部柔韧,动作幅度逐渐加大。 三、基本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27-28分钟) (一)主教材: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这一部分教学用时约17-18分钟) 1. 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讲解动作要点,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认真听讲、抓住重点,巩固动作概念。 2. 集体练习前滚翻,教师巡视观察,提示动作要点,纠正错误动作,辅导个别学生。教师及时评价鼓励;(2-3次) 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方向正。 3. 教师示范,讲解纵叉的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教学重难点,并介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要求:认真听讲、抓住重点,巩固动作概念。 4. 集体练习纵叉。两人结伴进行合作式练习(一人练习,一人保护与帮助)。教师巡视观察,提示动作重点,纠正错误动作,辅导个别学生;(8-9次) 要求:腿直、身正、髋正、两腿在一条直线上。 5. 教师示范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并讲解动作要点。(结合动作挂图); 动作方法(口诀):一滑二振三立腰,直腿绷脚成直线。 要求:认真观察,重点看清楚,组合动作如何连接。 6. 分组练习:加强保护与帮助,一人练习,一人保护与帮助;(2-3次) 要求:认真练习,单个动作标准规范,组合动作连贯协调。 7. 集体练习: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巡视观察,提示动作要点,纠正错误动作,加强个别辅导;(5-6次) 要求:认真体会动作方法和要点。 8. 优秀生进行展示; 9. 两人结伴,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合作式练习;(2-3次) 要求:互相观察、互相评价、互相纠正错误动作,互相提出改进措施。动作连贯协调。(评价:腿直、身正、髋正、两腿在一条直线上) 10. 分组展示,采用不同形式评价(自我、同学、教师);(1-2次)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做到腿直、身正、髋正。 11. 教师小结:即总结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指出动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二)游戏:推小车障碍赛跑 (这一部分用时约10-11分钟) 1. 教师示范,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知道游戏怎样做,并遵守游戏规则。所以教师要示范好,讲清楚。) 2. 学生分组进行尝试性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游戏方法及规则。(1-2次) 3. 分组个人争先赛。( 1-2次) 要求:发展个性,勇于争先。 4. 小组接力赛。( 1-2次) 要求:讨论战术,团结协作。 四、课的结束部分 (这部分用时约2-3分钟) 1. 放松活动:小舞蹈“水果拳”。听音乐师生共同做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 小结 3.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要求:欢快,身心放松 |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学习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动作知识,掌握动作运动技能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口头评价。对学生进行了信息反馈,指出完成的动作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同组之间进行互相观察,互相评价,互相指出易犯错误,互相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结合动作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学生动作进行分析。);采用练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自我、同学、教师)。方法是:分组表演,展示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动作,同学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画龙点睛评价相结合。主教材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结束时,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进行小结。在结束部分,教师进行小结,对主教材和游戏推小车障碍赛跑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重点总结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本课预计70%—80%的学生能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动作, 20%—30%的学生独立完成动作。能较好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预计全课练习密度为35%-38%,全课平均心率为125-130次/分钟。 |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
本课教学设计特色: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采用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学习环境,小组合作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和适宜的运动负荷,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2、为了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练习次数和时间),我精心设计场地、器材。主教材分八组,每组4人,多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以及保护与帮助练习,观察与评价的方式练习,练习密度高达50%。主教材场地向前走就是游戏推小车障碍赛跑的场地,调队省时、方便、快捷,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练习机会。在本课器材中小垫子贯穿始终,体现了一物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