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代的记忆 之四----李建纯(清华附小1968届3班毕业生)

| | 分类: 往事回首

    我虽然是个老实听话的孩子,但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教过我们的另一个张老师骑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我居然脱口喊出“张雀子”,这是淘气的孩子给她起的绰号。张老师跳下车,冲到我面前,愤怒地喊道“你想干什么?”我愣住了,惭愧得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张老师没再计较,转身骑上自行车上班去了。其实,张老师中高个头,苗条的身材,白净的脸庞,梳着两条齐胸短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端庄、文静。至于脸上有没有雀斑,我还真没注意过。我无意中伤害了张老师,弄出这么个尴尬场面,好后悔啊!

    1966年6月,在我们小学四年级即将结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还不到放暑假,全中国的大、中、小学全面停课闹革命。自此,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也随之结束。

    记得那时好乱啊,大礼堂附近大字报连成片,大礼堂前经常有大辩论。什么造反派、保皇派,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各派领袖人物刘涛(刘少奇之女)、蒯大富等经常出现在台上。我们10岁左右的孩子分不清谁是谁非,就跟着看热闹。

    我家住北院,地理位置正处大学生的活动中心。南面有图书馆、大礼堂、科学馆……东面、北面是大学生宿舍和饭厅,西面是大学生教室、西大操场、体育馆。那段时间无事可做,我和弟弟李建章就跑到最近的大学生宿舍1—4号楼里,帮那些大学生红卫兵组织印传单,然后到大礼堂、主楼等处散发传单。

    不上课没有了作业,我们乐得自在。白天家长们上班搞运动,我们走家串户做游戏。记得紧邻的敦哲家、赵景清家和王燕枚家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里的少儿节目《小喇叭》也停播了。晚饭后我们就在户外藏猫猫,或坐在图书馆后面的一小片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

    1966年8月,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全国红卫兵开始了大串联。记得我家门口、窗前都有外地来京的红卫兵露宿,说是体育馆等处都住满了,家委会组织各家各户为红卫兵送被褥。晚饭后,我闲来无事,就跑到他们中间给他们跳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就在那时,我们北院的小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处去表演红色歌舞。不仅北院,清华各住宅区都是如此。

    1967年前后,全国普及“样板戏”。清华大学大礼堂经常上演工会排演的《红灯记》《沙家浜》和大学生排演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我们北院的孩子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几乎场场不落前去观看,学演和自编自排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样板戏片段:韩英演铁梅、阿庆嫂,郭群峰演胡传奎,谭学军唱演刁德一,韩子军演郭建光,马韵文演沙奶奶;个个有模有样。还有独唱:北风吹、我失娇杨君失柳……舞蹈:不忘阶级苦、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翻身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八角楼的灯光……那时,北院周边的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前、饭厅等处,都是我们演出的场地;上班的清华教工、大学生就是我们的观众;尤其1968年“7.27”工宣队、军宣队进校之后,他们的临时驻地又成为我们的演出现场,有时一天演出好几场。最让我们得意的是,得到他们的赞赏,还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工厂、部队演出呢。

    文革停课的两年,我们就是用这些活动,充实了生活、逃避了“红色恐怖”,度过了美好快乐的时光。同时,家住北院,原本不大往来的百余名清华附小的小学生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童真无忌有良师,

启蒙教育得硕实;

万千事态身边过,

成长路途遥无期。

    1968年8月,学校刚一复课,我便离开了清华附小,步入我的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