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逝去了而深印着的青葱岁月 之二----侯宇燕(清华附小1986届1班毕业生)

| | 分类: 往事回首

    十字路口左面,是一排破旧而深幽的平房,夏日里在槐阴的遮盖下散漫而又美丽,常有摇着扇子的居民走出来乘凉。他们说着纯粹的北京话,坐在院子门口,互相亲热地打招呼。而此时,在惨淡昏黄的八瓦路灯下,这条小小的胡同像是睡得死过去了,像胡同里悠闲的老人,根本就用不着急火火地赶着上班上学。在这深冬时节,老人们在睡饱一觉后,拄着拐杖到听松院合作社买上两个糖火烧,和其他老人聊聊天,逗逗嬉闹的幼童,最后再在头顶冻青了的鸽子们悠扬颤抖的哨音中慢腾腾走回平房的中心地带去。

    无声无息的灰雾前推后拥,如海浪在滚滚起伏。忽儿汇合,忽儿收敛。渐渐地,附小的铁门在雾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附小正南端有一带不规整的青石围墙,墙后面栽了成排的白杨。夏日里杨树沙沙作响,清爽得像一片无垢的海洋。白杨后就是人家。围墙前的国旗下,则是六一班值日区域。

    孩子们打心眼里爱这地方。有一股似有似无的魔力缠绕着这片海岸线。在它的内里凝固着一颗蜡烛的心。斑斓褪色的墙面甚至漾出某些只属于俄罗斯文学的特别气质。若在浅黑的薄暮,年代久远的墙皮便能闪出灰眼睛似的光芒。围墙后西南区单元楼亮起稀薄的灯光。有些昏暗的,遥远的黄光透过白杨林静静地照在总务处那幢不起眼的二层小楼上。小楼矗立在清冷的残雪中……

    校园的东部,矗立着不少1970年代初修筑的人防工事。工事南边有弯土门,呈半月洞形。洞里镶嵌土黄的地,两幢教学楼巍巍的侧影,以及高矮不一的葱郁树木。越往里,人迹越稀,像是童话已到尽头。即使这个简单的视图设计,也赋予历届学生不少美感。

    校园最东头,几间平房和高墙隔成僻静的死角,圈出一个小厕所。两棵歪脖子垂柳分别挡在男女厕所门口。那是一片滑腻的莓苔地,泛出浓酽的青绿,浓得似乎把时光都凝固在了一起。

    临街的附小一片青瓦白墙。不知是谁在东面搭了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有些乱七八糟,都横卧在一棵歪脖子大树边……坐在屋里的人,一抬眼,就可看到高墙边更加颀长的、探头探脑的大槐树,以及槐树后青瓦白墙的低年级教室。傍晚时分褪尽浮华,露出醉人的沉静面目。清风吹拂下的碧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远远的,哪个班的同学还没有走,排练歌舞。童音郑重曼妙,和着槐叶沙沙,幽香沁脾。再加上不远处十字马路依稀车铃叮当……这和谐的生活颤音,该多么让人心满意足啊。

    孩子们每一寸肌肤都接触到了初秋第一缕清风吹散层峦堆叠的浓云的气息;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振翅引颈,嘹亮地鸣叫着从操场上空缓缓飞过的气息;朝阳斜射下,坐在窗边信心十足地等待发考卷的气息——都是无从言说,却幸福润泽的气息。多少个踏青寻芳的阳春三月,全班同声高唱,大轿车窗外每道细小的阳光都光芒万丈。马路两侧千枝竞绿春花烂漫,繁花密树一掠即逝,恰如草叶边缘迅速蒸发的晨露。她下意识地抚弄着小水壶的背带,“好像用箭穿透了灵魂”——果戈理的话……

    西窗外轻雨连翩,春的脚步近了。六一演出的土台边桃花白如堆雪。一只肥硕的黑尾长嘴喜鹊大胆地在花间流连雕琢。正是北京最迷人的四月天!帷幕开启,附小璀璨流光的长季像眨着眼睛的繁星,伴着清新的空气登场……

    榴红吐艳,柳丝垂碧。这季节,一切都在盛开;从五颜六色的月季,到少男少女的心灵……

    半拉着帘子的东窗外,隐约传来轻柔委婉的合唱声:“宁静的湖中,有浅蓝色的群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每一个蔷薇花绽放的六一前夕,都是附小最繁忙的时节。悠扬的风琴声、清脆的合唱声像长着翅膀的精灵,飞遍校园每个绿荫笼罩的角落。各班都紧张地筹备大合唱、小合唱,松荫下窄小的音乐教室挤满了前来练习的孩子们,音乐老师满负荷地工作着。

    盛夏也带了甜蜜的笑,走过来了。浓荫里,每一片绿叶都像被黄金打造的艺术品,认真地流溢出灿烂夺目的光辉。附小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绿荫窝棚,浓密的葡萄叶、槐树叶覆盖着它们。附小外面也是这样。

    喧天的音乐中,台上是一轮轮热腾腾的歌舞,台下是一拨拨认真的小观众。他们坐在那里,亲亲热热的,背着小水壶,欢乐地为每一个节目鼓掌,一会儿自己也要上去表演。这是他们的节日嘛。而但凡毕业班在“六一”联欢会演出的节目,准备得都很充分,也相对成熟。就在1986年这阳光灿烂的六一,直到近午时分,六年级八班、五班联合演出的压轴雕塑剧才缓缓拉开帷幕。立时全场静如空山,就连爱吵闹的低年级小同学也都默默仰起小脸,痴醉地凝望土台。

    一阵潺潺流水般的钢琴声奏响了,每个人的心都攫得生紧,几乎连气都透不过来。站在后面的老师们也不再聊天,全沉静地聆听这支在自己的少年时代就流行全国的,梦幻般的歌曲。

    正是那首最最美丽的老歌《我们的田野》。歌曲烘托的意境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河,引领着,把我们13年人生几乎全部的梦境都带向了开着鲜花的原野……

    楼前的槐树林已经葱郁可观了,若有若无的清风卷起缕缕起伏的绿浪。星星点点的小白花铺满地面,花萼微黄,喷出清淡的甜香。自己平日的生活无非是匆匆赶来上学,放学后又立刻沿着小路回家,几乎从不在校园徘徊。这些成熟的夏日景色,我当然不是毫无所觉,偶然瞥及,常常微惊:这些树叶长得太快了。

    可今天呢?我们自己已成为最高年级的大哥哥姐姐,甚至即将走向毕业之路。我准备好了吗?悄问自己的心,像马雅科夫斯基笔下庄严的战士,却又充满莫名的勇气。可惜我的同学们是不知道诗意昂扬的马雅科夫斯基的,我又怅然。那是已完全过去的时代。我左右躲闪,似乎有些矫情,却怎么也不愿成为目前这个情感平庸的时代之子……

    我后来常常想起这一刻来,想起这片抒情的树林,淡淡的像一朵朵印在底片上的花。我永远忘不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二、小学时代日记摘抄

1984年12月4日 晴

    日子过得真快呀!又一年即将结束。那时,1984年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昔日营火晚会上燃烧的篝火,鲜花般的笑脸,以及欢乐的集体舞,都已经过去了。代替它的只有明年“六一”节了。啊!明年!那时的这个时期——12月,我正在上六年级,意味着小学生活将要完结。一个人只有一个小学生活,6年,就这样平凡地过去吗?不!让我们不要去兴叹时间的飞速,生命的短暂,而是扎扎实实地奋斗!那时,我们将问心无愧、自豪无比地迎向又一个新年,又一个年级!

谢谢,附小!

 

三、小学时代作文《校园》(1983年,10岁)

    我的母校在清华大学的西南角,简称清华附小。清华附小有1000多名学生、42个班级,还有那宽阔的操场,美丽的花坛和高大的教学楼。

    在学校的北面,新修了一个大操场。操场外面一圈用淡绿的栏杆围着。栏杆周围是一排郁郁葱葱的杨树。操场上有一条黑色的跑道,十分平坦。田径队的同学正在这里跑步。这时,足球场上传来了喝彩声。只见竖立在操场上的两个乳白色球门下,站着两名随时准备扑球的守门员。呵,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球赛。操场的南面有一座高大精美的主席台,几位老师正忙碌地搬着麦克风和录音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运动会。

    一进校门,最吸引人的还是花坛,在那长方形的灰色花坛里,盛开着一簇簇鲜花,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粉的……真是“万紫千红”啊!在这些争妍斗奇的鲜花中,有娇艳多姿的柳树,绿树成荫的杨树,它们把这个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花坛后面有一块影壁,影壁上写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呵,学校是传播知识和培养我们的好地方。我们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学校里有几栋高大的教学楼。青色的楼身上嵌着一扇扇明亮的窗户。学校里还有一所电化教室,那里是播放电影和幻灯片的好地方。每次我们去看电影时,那里总是干干净净的……“铃……”下课了,校园里沸腾起来,几只小鸟绕着校园飞着,久久不愿离去。谁能说我们的校园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