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见证清华附小百年 之一----黄培(清华附小1965届三班毕业生)

| | 分类: 往事回首

        花甲之年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同龄人聚在一起,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和成长经历,许多人喜好高谈阔论在大学受到的精英教育,夸夸其谈在中学受到的精品教育,唯独忽略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小学基础教育。而我感觉,自己几十年来所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工作方式、组织能力等等与在清华附小接受“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教育密不可分,是清华附小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奠定了我的道德情操,造就了我的远大理想,锻炼了我的实干精神,我为自己是清华附小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50多年前的1959年至1965年,我在清华附小修身6年。那时国家正处在“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教育战线硕果累累,清华附小进入了“文革”前的鼎盛时期,我们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我将自己部分小学日记归纳整理成此文,与大家共同见证清华附小的百年。
一、我的班主任王淑华老师
        我清楚地记得小学四年级的一天,班主任赵恩宪老师领着一位身材高挑,长着一双大眼睛,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年青女教师来到我们班听课,接着又去了其他班听课。那时候学校的女教师大多数与我妈妈年龄相仿,看到这么一位年轻、漂亮、和蔼、可亲、有朝气、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到来,整个年级的同学都在议论纷纷,猜测哪个班的同学可以幸运地成为她的学生?最后我们班有幸入选,我成为了王淑华老师的第一届学生。
        王老师是语文老师,她讲课语言优美,引人入胜,知识广博,循循善诱,经常启发我们多思考,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在推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清华园里,我因为喜欢王老师而喜欢上了语文课,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王老师经常给我们读一些范文,如实验班艾平同学的作文,无论叙述文还是论述文,都受到称赞。王老师还鼓励我们每天写日记,锻炼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提出写日记的具体要求。如将每天最吸引你的事情写出来,要有特点、有情节、有过程。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写日记的,有时寥寥几笔,有时洋洋洒洒几百字。从我现在保存的部分小学五、六年级的日记看,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它记录了我们在清华附小健康成长的过程及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过程。我现在都特别感谢王老师,是她让我留下了这珍贵的记忆。

        王老师把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作她的最高荣誉。上小学的时候,我兴趣爱好广泛,参加了学校和海淀区少年之家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虽然当时我的功课在班里属于上游水平,但是大量的课外活动使我心境浮躁,六年级第二学期进入考初中的冲刺阶段了,我综合测验成绩时好时坏,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次找我单独谈话,鼓励我踏实学习,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考上理想的中学。
        我1965年3月4日的日记这样写道:今天快放学的时候,王老师问我:“你能考上清华附中吗?”我说:“不知道。”“你有信心吗?”“有!”我是有信心考上清华附中的,但是我现在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稳定,有时做作业粗心大意。今天老师也找徐浩谈话了,我想谈话的内容可能也与报考清华附中的事情有关……
        王老师教育有方,对班里出现的影响学习成绩的现象,不是批评和强行阻止,而是通过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同学自觉改正。中考前我们班女生迷恋刻剪纸,即使上课也偷偷刻剪纸,王老师就动员女生把心爱的电光纸放到她那里保存,考试后完璧归赵。
        我1965年3月8日的日记写道:今天,我和张夙丽一起把电光纸交给老师保存……后来,我与张夙丽分别考上了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这里凝结了王老师多少心血,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
        王老师不但教书,更注重育人,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同学道德情操的培养,经常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教育同学尊敬老师,维护集体荣誉,珍惜同学友谊。那时我们班的同学个性强,争强好胜,时有“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事出之后,王老师就组织大家讨论,通过各抒己见,达到分辨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有一次我们班同学上课打闹,把老师气哭了还不知羞耻,得意洋洋。
        我1964年10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是红领巾日,我们少先队员应当上好每一堂课,可是今天上课又乱又糟……上算术课时,同学们闹成一团,有的玩儿东西,有的说话打架,有的不听课骂老师,还有的跟老师顶嘴。老师为了不误课,拉着嗓门,大叫大喊地勉强上完了一节课。第二节自然课更闹了,除了说话、骂人、打架之外,还有些同学拿铅笔当烟,把本卷起来假装喝酒,闹得一塌糊涂,结果把沈老师气哭了。当时许多同学还高兴地大喊大叫:“一个惊人的消息,沈老师气哭了。”王老师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哭了,她哭的是我们为什么在班主任老师面前好,而在任课老师面前闹……下午第二节课,全班同学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全班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了保证:“今后一定上好每节课,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我第二天的日记这样写道:今天上午的课全是副科,按说今天应该是最闹的一天,可是出乎意料,今天上课课堂纪律很好。昨天没有上好自然课,王老师就把语文课改成了自然课,上课秩序跟昨天大不相同,老师讲课很顺利,不但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讲完,还有空余时间讨论。上课时大家都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王老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我们尊重老师的。半年以后,我们班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我1965年5月12日的日记这样写道:今天上午第二节下课以后,我们出去玩儿秋千。该崔瑞敏玩儿了,她荡到第八下时,已经荡得很高了,大家都得抬起头看她。突然,苏廷新跑过来,一下子撞在秋千上,崔瑞敏差点摔下来,苏廷新也摔倒了,躺在墙下,捂住胸口,不住地呻吟,看来他的伤势很重。许多男同学围住他,把他扶起来,这时吴建忠就说:“打她!打她!” 崔瑞敏一听,就骂了吴建忠一句:“流氓。” 吴建忠拿起一块石头向她抛去。为了这件事,语文课大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男同学偏向苏廷新,说这件事全是崔瑞敏的责任。女同学偏向崔瑞敏,说主要过错是苏廷新。……经过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王老师说话了。老师说崔瑞敏和苏廷新都有错误,但主要是苏廷新……”通过这次争论,使我明白了以后玩游戏器具,要遵守规则。
        我们就是在这种教育-提高认识-再教育-再提高认识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清华附小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以班级为中心,组织开展少先队的中队活动。
我1965年5月21日的日记这样写道:今天下午,六三班和二四班开“学习雷锋叔叔”的主题队会。在会上评了两名优秀队员:丁新民,李玉琴。七名进步队员:杨凤英、韩香菊、任爱民、阮忠慈、王清源、苗振兴、刘海英。当老师发给他们九人每人一本毛选语录时,真高兴。看见老师奖给优秀队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那本书时,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俩。但是羡慕又有什么用呢,要学习他们俩的优秀品质。之后回到班里,开班级中队会,王老师让清华大学的学生张尽良大哥哥给我们做报告,张尽良大哥哥给我们讲了他苦难的童年。大哥哥做的报告很生动,我们听了流下同情的眼泪。大哥哥还讲了他家新旧社会生活的不同,最后大哥哥说:“……这都是托了毛主席的福,要不然我怎么能上得起大学呢。可能在旧社会,我怕连个斗大的字也不认识吧!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将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