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我们1976届的学生, 1969年入学,1976年还在小学上“戴帽”初一,差不多在清华附小学习生活了七年。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成长在毛泽东时代。那个年代是特殊的年代,也造就了我们特殊而有趣的校园生活。当时,除了正常的文化课以外,学工、学农、学军,印刷排版、割草养猪、军训拉练,我们基本上都经历过。曾记得去南苑农场学农,一班的陈琳同学为在那里见到许久不见,正在农场劳动改造的父亲而兴奋不已;去印刷厂学工,我们和工人师傅学习折页、铅字排版的技术,虽然手经常被锋利的纸划破,但大家还是兴致盎然。后来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关系回到印刷厂,大陈师傅竟然一眼就认出了我,令我感动万分。
当然,小学生活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参加那时清华附小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活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是“文革”期间的特殊产物,当时为了更好地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占领革命的舞台,各行各业包括学校纷纷成立了表演队。因为母校百年校庆,一些老宣传队员们纷纷回忆起当初。据现任清华大学保卫处副处长、1970届校友王世明老师回忆,清华附小宣传队是1968年成立的,由毕可纫老师和张俊芳老师主要负责,从四五年级各班汇演中挑选了一些表现力不错、而且出身“根红苗正”的孩子组成了文艺宣传队。宣传队成立之后,在毕老师等老师的带领下,排练了许多精彩的歌舞,比如“亚非拉孩子手挽手”、“在北京的金山上”等等。当时附小宣传队的活动很多,他们经常在校内外演出,许多节目,比如轰动一时的“门合颂”,后来都成为了附小相当长时期的保留节目。而晚几年入学的我,不知为何原因,上学不久就被选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与之前不同的是,以前多是工农家庭出身的孩子,而我们这一批多是知识分子家的孩子。可能是“文革”时期,我们的父母正忙着改造自己,无暇管理我们这些孩子,就干脆把我们交给学校去管理吧,也可能我们也是在宣传队这个大熔炉里可以改造好的孩子吧。如今因母校百年校庆,许多往事被提起,按说我不是什么人物,在宣传队里表现也不突出,但既然是母校的孩子,有机会就说说那时文艺宣传队的几个小故事吧。
一、批林批孔宣传队
我们上小学时,赶上了国家政治环境动荡的年代。1974年初,也就是我们读四五年级的时候,正赶上“批林批孔”运动。由于清华大学在“文革”时期的特殊地位,清华附小肯定也是积极参与。我们小学生对为什么要反对复辟、反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根本搞不懂,但是思想懵懂的我们知道一定要跟着党走,要反对一切封建专制,誓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因此也积极投入到了“斗争”中去。记得,在课间几分钟及广播操、眼保健操时间,我们这些宣传队员有时要去学校的广播台通过播音给同学们讲故事;语文课上,我们有时要到各班教室里进行现场表演;课后我们每天还要排练新节目,什么“孔孟现形记”“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太平天国反孔斗争”等等,形式多种多样,有小故事、诗歌朗诵、快板、儿歌和演唱革命样板戏选段。至今还记得有段儿歌大意是:“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那时的我,最得意的就是学校的广播里竟然出现过我讲故事的声音!最自豪的是感到作为一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员是多么光荣!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批林批孔”运动就悄然结束了,我们这些文艺宣传队的小广播员也就自然“下岗”了。
二、迎宾舞
七十年代,为了展现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庆祝新中国成立以及迎接劳动者自己的节日,每年的“十一”国庆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各大公园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集体舞表演,我们这些小宣传队员们自然要加入到这热闹的行列中。记得每到节日的当天,我们穿上洁白的衬衫和漂亮的花裙子,戴上平整干净的红领巾,手拿鲜艳的假花束,一大早就被老师带到颐和园或中山公园的大门口。等到开门的时刻,伴随着“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开放,朋友们欢聚一堂,欢聚一堂”的美妙歌声,我们便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欢迎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和群众参观游览美丽的公园。跳起迎宾舞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驻足观看,跳舞的人兴高采烈,观看的人满脸欢喜。虽然那时大家的生活是很清贫的,但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感。而作为表演队的我们,不仅感觉很幸福,也感觉很美,因为我们只有表演时才能穿上花裙子,尽情展示女孩子的优美舞姿。
三、皮筋舞
说起清华附小的皮筋舞,那就要说说教我们音乐舞蹈的毕可纫老师和李文英老师。毕老师就不用多说了,那是几代附小学生深深喜爱的老师,许多有关学校的回忆文章中都提到了她。在我们的印象中毕老师可是宣传队的中流砥柱,没有毕老师,宣传队不可能搞得那么风生水起。李老师,大家都称她小李老师,是个极其和蔼可亲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毕老师是细致慈祥、雷厉风行,声音洪亮;小李老师则是细致温柔、轻声细语,嗓音清脆。她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对我们总是耐心辅导,一丝不苟,极其认真。皮筋舞可能是那时附小的保留节目,每到喜庆时节,都要表演。我们用一根根小猴皮筋串连成一串长长的皮筋,再用各色纸花缠在皮筋上。纸花也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自己制作的。皮筋舞形式新颖,是一种集体舞蹈。记忆中的皮筋舞,应该是由8根皮筋组成,由16个孩子分成两两一组,组成花朵的形状。8个孩子拿着皮筋站在中间成为花芯,8个孩子拿着皮筋的另一头站在外围组成一个个花瓣,再有8个孩子在皮筋旁跳舞。跳舞的孩子在皮筋间穿梭舞蹈,拿着皮筋的孩子则配合着舞蹈,一会儿站立高举皮筋,一会儿蹲下压低皮筋,只见有着各色花朵的皮筋上下飞舞,大家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配合默契。还记得那时我们年级一起跳皮筋舞的同学好像有汤晓瑛、沈芳、方子菡、田霞、王燕霞、廖伊、顾敏等人,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忘了,但记得主演一般都是刘丰同学,好像还有比我们大一届的江小宁同学。
四、各种演出
那时我们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任务还是比较繁多的,各种节日、纪念日我们都要在学校或者到校外去演出。
记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平日里我们刻苦训练基本功、认真排练蒙古舞、新疆舞和藏族舞。有一次在大礼堂表演蒙古舞,刚一上台我就被隆起的地毯绊了一跤,我马上爬起来继续表演,还引得台下一片惊呼。那个年代还有一个歌舞表演,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是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歌颂共产党、解放军。舞蹈开始的时候,演员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演着旧社会里受压迫的穷人,唱的歌是“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然后,“霹雳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共产党解放军解救了劳苦大众,镇压了地主,人民欢天喜地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幸福大道。在这个舞蹈里,我扮演的是解放军,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当时的我可自豪了。记忆中比较好看热闹的是“花棍舞”,舞蹈节奏明显,动率感强,韵味浓厚,表演时,有两人领舞,大家手持花棍舞蹈,摇棍或相击,有复杂的各种变化、各种造型,并配合以各种舞姿,很是优美。记得领舞的两个同学是我们三班的陈强和顾敏同学。在大家记忆中印象很深的还有号称小《东方红》的“葵花舞”。
还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在毕可纫等老师的带领下去人民大会堂,给各国使馆夫人演出。这是清华幼儿园的舞蹈节目,我们只是伴唱。当我们站在舞台侧幕旁,看见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夫人和其他各国各肤色的使节夫人们给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时,我们都十分激动。小小的孩子们哪见过那样宏大的场面呀!那可能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高规格的场面了。
记忆深刻的另一件事情是我曾犯过的一个小错误。那时由于平时训练很苦,老师要求严格,为了偷懒逃避训练,一次我对毕老师撒谎说要去校医院看牙,随后就带着同是宣传队员的妹妹到大学校园里玩儿去了。第二天来到排练教室后,我还假装张开嘴,给毕老师看我的牙齿,但是事情不知为何已经被老师识破了。至今还记得毕老师批评了我,并且罚我做墙角倒立,但见到我动作完成得很好,马上又表扬了我。这可能就是毕老师教育学生的窍门,在批评的基础上及时表扬,可以促进我们更快地进步。以后我刻苦训练、按时排练,以至后来已经可以在舞台上连翻好几个侧手翻了,新疆舞也跳得不错,还学习过芭蕾舞,这个特长后来还带到了中学。说起学习芭蕾舞,现在想起来当时老师给我们排练的节目也是有雅有俗的,雅的当然就是芭蕾舞了。那时,学校为了庆祝样板戏的诞生,排练了革命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记得主演应该是吴海燕同学和刘丰同学,我们只是群舞演员。同学们练得很辛苦,脚尖都磨出了血泡还在坚持排练。当时演出很成功,还去过101中学等地演出。据说主演同学后来到了中学、大学都是学校主要的舞蹈演员,可以说舞蹈基础是在小学时打下的。我虽然由于自身条件不好,以后所有功夫都荒废了,但是那是一段特有意思的少年时光,给我们小时候清贫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色彩。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以至于到今天回忆起来还这么津津有味,终生难忘。而这一切的美好都要感谢清华附小,感谢我们的老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适逢2015年母校百年校庆,作为清华大学的子弟,作为清华附小的学生,我们为母校的光荣历史而骄傲,我们更要为母校的伟大前程而高歌。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在过去百年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百年!祝福母校!祝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