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二、反思与感恩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小学年代是非常幸运的。
首先,国家的大环境正在从动荡中恢复正常,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知识和艺术有一种久旱逢甘霖地兴奋渴求。那时大家的生活简朴,物质的大潮还没有来到,孩子们对吃穿没有奢求和攀比。媒体里也没有恶俗的东西污染孩子们的心灵。家里也没有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这些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平时的娱乐游戏都是健康的、团队的、户外的运动,比如跳皮筋、闯三关、扔沙包、拍三角、藏猫猫、红灯绿灯紫白灯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玩,人和人互动交往频繁,很少宅在家里把大量时间消费在虚拟的空间里。
其次,清华的小环境也是得天独厚。清华附小的老师敬业、负责、富有教学经验,为我的数学、语文和英语打下很好基础,也培养了我对这些课目的兴趣和自信。另外,附小坐落在世外桃源般的清华园里,我们不需住校,每天都可以自己走着上学下学,与父母共用三餐,中午还可以回家睡个午觉,这给我们的童年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能够有身为大学教师的父母养育教导自己,也是附中学长、作家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一文当中想象的人生最大幸运之一。除了这些难得的人文环境,清华园当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记得当年新林楼旁的小河非常清澈,里面有蝌蚪、小鱼。小时候常常在校园里的各个草木葱郁的角落里抓蜻蜓、逮蚂蚱、采桑叶,也养过蚕、喂过鸡、斗过蛐蛐。
最后,我也很欣赏当年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升学压力还没有压倒一切的年代,清华附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那时,每天有值日劳动,学生们要打扫教室和学校外面的马路。学校好像都没有雇用清洁工。每年三夏,尽管期末考试在即,我们都会去清华北门外的东升公社八家大队拾麦穗,苦干一天,手臂都被麦芒扎红,但是心里很充实。我们还在附小前的水稻田插过秧,在附小旁边的小山上种过蓖麻,也曾在清华园里拾马粪、采草药、灭蝇蛹、捡砖头(建附小的露天舞台)。我还曾在寒冷的清晨到教室里点火生取暖用的大铁炉子。这些机会潜移默化地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动手能力,也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
从1975年秋到1979年夏,在清华附小的四个寒暑如清风掠过。当时身在福中不知福,此刻回首才发觉愚顽的自己经历了很多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心里无比感恩。谨以此文感谢上帝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安排,感谢每一位附小的园丁们的辛勤培育!也希望在今后能够为附小的发展贡献微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