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感言:母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老师是学生的人生灯塔。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给了我们相思、相约、相聚最充分的理由。学生应该铭记母校,应该感恩老师。但只有真正关注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校才会让学生铭记;唯有真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老师才会令学生感恩终生。
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的小学,对人的终身发展乃至终身幸福起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小学虽小但责任重大。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一个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往往影响着一个学生的一生一世,甚至改变着这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我出生在祖辈父辈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同时我又是在清华大学这所名校里生活,家长是以知识为荣誉,以学习为生活来对待我。虽然是在“文革”时期,但是家长还是希望我能认真读书。我年少时也有很多理想,例如:当个科学家,做个大律师等等。所以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尊师重道。
我的小学——清华附小,就是我出生的所在地——清华大学里的一所小学。那个年代,正值“文革”鼎盛时期,清华园的大喇叭里,说的是“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和“准备打仗”等等。尽管如此,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名副其实,我们学校的教学还是比较正规的,校园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在附小,先后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好几位,由于时代的久远和儿时的顽皮,对他们的记忆不免有些模糊,有些斑驳。然而,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和让人永远铭记的恩师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清华附小是一个很美丽、并且让我有着幻想的校园。当时有一个很大的操场,校园树木繁茂、鸟语花香,青砖灰瓦、朴素优雅,彰显出宁静美丽、富于书卷气的浓郁文化氛围!我的班主任叫胡玉凤,她一直教我到小学毕业,音乐老师是毕可纫老师,体育老师是关培超老师(大关)和关永长老师(小关),还有孟宪英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人文的情怀、大气的内在气质和儒雅的外显风度,以及教育的魅力和教学的磁力,成为我们终身崇拜的偶像和永远追捧的榜样!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这些老师让我终身铭记和感激!50年来,每当提起当年的那些老师,我就幸福,我就骄傲!母校始终是我永往直前的不竭的精神动力,老师始终是我处人立世永远的行为标兵!
我的印象中,那时候的老师大不了我几岁。比如我的班主任胡玉凤老师,当时也就20多岁,刚刚毕业离开校门走向工作岗位。老师们都很年轻,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们不像今天的漂亮老师那样,一手拿着手机和iPad,一手拎着自己喜欢吃的零食。那时的她们衣着朴素,像她们的心灵一样朴素和诚实。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她们为人师表,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可在那个年代她们也被称为是“臭老九”!那时候的老师是凭着对教育的痴情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执着,才能依然站立在教育第一线、履行教师的责任的。当时正值工人、解放军进驻我们小学的日子,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宣队和军代表是学校的主力军。那些年轻的老师除备课外,还得写思想汇报,每晚参加政治学习。这让她们思想压力很大,根本没有精力备课。有一件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六年级四个班,六(一)班班主任黄玉琴、六(二)班班主任郭淑敏、六(三)班班主任周荣瑾,胡玉凤老师是我们六(四)班班主任。我作为六(四)班的班长,要代表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政治活动。当时学校有一个“整团”活动,那时的政治大环境叫“清理阶级队伍”。年轻的老师们大都是共青团员,每个共青团员都要站出来与家庭划清界限,都要在会上抢着发言。我印象非常清楚,班主任胡玉凤老师在开会前告诉我,要帮着她抢先发言,当时我是以红小兵代表参加这个“整团”会议的。会议刚开始就第一个站出来为我的班主任抢到了发言机会。由于胡玉凤是“根红苗正”的老师,她的第一次发言就得到了工宣队和军代表的肯定。其他出身不好,特别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老师,便会在会上痛哭流涕,几次发言都不能过关。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如果要得到政治生命的保障,就要发表触及灵魂的演讲和报告。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很可笑,但在当时,她们很淳朴、很诚实地、毫无保留地抖出自己的家庭隐私,以换取政治生命的保障。师道尊严多么重要,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就是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我们清华附小的老师们,依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对我们淳淳教导,这蕴含了多么大的师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时至今日,“文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对于当年的历史,我们当然不要忘记,对于当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也无需过度深究,只要吸取教训,不再折腾!便已足够!
前不久,我还有幸见到我那位多才多艺的音乐老师毕可纫,我是受约去她家做客的。记得那天去她家做客的都是附小文艺宣传队的同学们,有比我年轻的、也有比我年长的。我们在毕老师的家里回味了儿时的欢笑,展现了我们每个同学的文艺特长,又听到已是70多岁高龄的毕老师的歌声。我们回忆起 “文革”时期的童年,加入学校的文艺宣传队是每个同学的向往,作为一名毛泽东思想宣传员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
清华附小校园是圣地,是净土,我们在这个校园里看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我们经常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在毕老师带领下,唱着我们喜欢的歌曲,排练文艺宣传队的节目,有时候排练到很晚,老师都是一个个地送我们回家。毕老师既开发了我们的文艺细胞,又带给我们大家无限的温暖。记得毕老师为文艺宣传队写了一个组歌叫《全世界少年儿童热爱毛主席》,优美的旋律带领我们走进艺术天堂。在这个组歌里我担任朗诵,到如今,我还能很激动地朗诵出这首组歌,每每朗诵都能将我带回当时的场景:
……
我不怕寒风呼呼道路黑,
我不怕大雪飘飘天气冷,
我心里有颗红太阳,
太阳照耀着我前进。
……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是我们班的班长,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灯塔”、“领头羊”。班级的发展靠团结,班级的团结靠班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胡老师经常找我谈话,教我如何做好言语交流、沟通技巧、是非判断、管理方法以及自我约束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的数学只考了88分,这个中等的分数引起同学的指责,认为一个班长才考了88分,这让我非常羞愧,心里很难受。胡老师找我谈话,跟我讲:“你虽然作为一名班长,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这只是你工作的一项责任,但是你还要狠抓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首要职责是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中心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老师不在的时间段,能够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组织全班同学有效地学习。”胡老师还在课后帮我补习功课,经过努力,我的成绩在期末考试再次名列前茅。为此,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是她的循循善诱、永不枯竭的高深智慧,教会我勤劳而踏实。
班长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务,但却是一个锻炼人的机会。在当班长期间,我发现开展班级活动最好的办法是自己首先要有个活动概念和框架,召集班委,听听别人意见。但是更要学会自己拿主意,避免讨论过多,无所适从。同时,还需要集体的智慧和领导最终的决策。小学当班长的经历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也同样指导着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培养了我作为公司领导人的能力。可以说,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公司发展的保障。而评估一个公司是否成功不仅仅看是否赚钱,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公司凝聚力的高低。而一个企业凝聚力的高低,往往通过领军人物影响力来实现。我公司现在很多员工都在此工作十几年了。可以说,如今我在管理企业方面积累的经验,都得益于附小老师们的榜样力量及给予我的锻炼机会。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清华附小的老师们正是如此,他们不仅教了我知识,更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人需要有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人格魅力。感谢我的学校,感谢清华附小的老师,你们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郑板桥有一首诗叫《咏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首诗告诉我们,尽管我们这些“新竹”或许高于“旧竹枝”,但我们切不可忘记母校和老师的“扶持”与滋养;无论我们这些“新竹”是否高于“旧竹枝”,都应该永远铭记母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而一茬又一茬的学子,一届又一届的校友永远是母校兴旺和辉煌的最好印证!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已经离开学校50个春秋。50年,虽然我们容颜有太大的改变,但我们有的是历练后的成熟与稳重;50年,我们没有太多的物是人非,有的是感悟人生后的淡然与洒脱;50年,虽然母校已旧貌换新颜,但昔日母亲的容颜,却总在心里魂牵梦绕;50年,虽然师生间相遇仅仅一句短短的问候,但却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上看到了老师书写的背影;50年,同学间虽然当街相视,不一定记起同桌的你,但是彼此的灵魂深处却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距离虽然远了,但心却越走越近。
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幸福满怀,激情洋溢;看今朝,皱纹爬上额头,历尽沧桑,成熟稳重,超然豪迈。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这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今天,当我们走过青春,步入中年,重新相聚在一起时,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此时的情感。但有一点却毋容置疑:因为有了母校,有了老师,有了同学,才成就了我们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十年啊!我们真的早该在碌碌奔忙之中找点闲暇,去往事里走走,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
师生相见,同学聚首,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欢乐着、陶醉着、幸福着,洒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浓浓的母校情、深厚的师生情、纯洁的同学情,这种情最珍贵,最真挚,最永恒!
难忘母校,难忘恩师,难忘同学。祝愿母校更好,祝愿恩师健康,祝愿还在就读的小师弟小师妹苦练羽翼搏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