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一、清华附小是我家祖孙三代18口人的共同母校
1915年建立的清华附小(前身为成志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清华园,是清华大学子弟学校。百年来附小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我们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这里培养出的学生,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已是栋梁之材撒遍全世界、精英辈出唱响地球村了。
当时,我的家就住在附小东侧的五区。我的小学阶段,曾在附小就读两年,毕业后升入成志学校初中部。记得那时的学校,仅有一些平房,一个小礼堂,北面是操场,东侧低矮的土墙与普吉院相邻,墙边有多棵杏树,环境不是很美,但比较清静。
我们当时的校长是顾蔚云,教导主任是朱鑑荣,数学老师是朱安恕,美术老师是吴承露,体育老师是赵晓东。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学文化,科学文化知识开启了我们幼小的心扉,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人生的经历。
清华附小于1950年6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记得那天,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佩戴上红领巾,向尊敬的老师们敬礼,队员们之间也互相友善的敬礼。我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尤其是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大家立志要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人生道路上初步形成了可贵的人生观,为后来的成长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附小的学习生活,在自己的人生初始阶段,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
清华附小总共培养了我家的祖孙3代18人,包括:我的6个妹妹、1个儿子、2个侄子、1个侄女、2个外甥、1个外甥女、1个侄媳妇、3个孙子辈以及我。
我家第一代的附小生共有7人,其中4人长大后都成长为共产党员,被党组织委以重任。如1950届毕业的我曾任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学副校长,1955届的王凤珍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厂党支部书记,1963届的王凤霞曾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党委副书记,1965届的王凤云曾任陕西省延川县妇联主任。另外3人中,一人是高级工程师,一人是卫生系统药剂师,一人是兵器厂工人。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树立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没有给母校抹黑。
我家第二代的附小生有8人。其中,4人长大后都在清华大学工作。如:舒宇任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王燕华任清华大学荷清苑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浩为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实验师,王瀚曾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工作。他们一直生活、工作在清华大学,可谓是母校之子依偎着母校,度过年复一年的平凡人生。
我家第三代的附小生有3人,最值得一提的是舒香安琦。他小学毕业后到清华附中,直到考入沈阳体育学院国际班。他自幼喜爱书法,曾在不同的年龄段获过奖。中学阶段是校射击队成员,多次参加过北京市和全国的射击比赛,取得较好成绩,是国家一级射击运动员。
如果评选附小校友之家,我的二妹王凤珍家可谓是最典型的。王凤珍为第一代附小生,其子舒宇、其女舒畅为第二代附小生,其孙舒香安琦为第三代附小生。他们聚在一起畅聊附小的故事,人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清华附小是我家祖孙三代18口人的共同母校,在欢庆清华附小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全家衷心地感谢她,衷心地祝福她,希望她获得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俗话说:母亲是伟大的,所以也可以说:母校是伟大的。我们爱你,清华附小——我家18人的共同的母校!
二、回忆恩师的几件事
1、深知我家情况的顾蔚云校长
我家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校友,这是因为父亲在清华大学工作了一辈子,在那个多子多福、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父母共孕育我们兄弟姐妹9个,因此,清贫拮据始终是我家的生活主题。但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教育,二老坚决不放松。我到附小后,顾校长、朱主任知道了我家的困难,经过研究,给我发放了助学金以减轻经济压力。可以说,我是靠助学金养大的。对此,我深深地感谢校领导的恩惠。
我成年后,一次在二校门外,见到了顾校长,当时她已有70多岁了,我自报了名字,顾校长思维敏捷地说:“我知道你,知道你们家,你那几个妹妹都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对吧?你们父母不容易呀!”“你在哪工作呀?常回清华吗?”
离开顾校长几十年了,她还那么清楚地记得我、我们家、我的几个妹妹及我的父母,真让人既亲切又感动。时至今日,顾校长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今年教师节,顾校长的铜像坐落在附小校园,我内心十分敬佩此举,我一定会到她老人家像前三鞠躬,以报恩师之惠。
2、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志愿
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吴承露老师在图画课中除传授美育的技巧之外,还加以思想上的启发和引导。记得一次图画课上吴老师出给我们的题目是:我的志愿。吴老师当时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去努力。你们各自思考一下,用你们的笔画出来,表达出来”。这真是一个开启少年思想大门的命题。记得我当时画的是一辆坦克车,我想参军,当一名坦克兵去保卫祖国。
3、无微不至的关心治好了我的脚病
由于家贫,孩子又多,小时候我穿的鞋不合脚,结果我的左脚大拇指外侧长了“鸡眼”,走路活动稍不留意,碰一下疼得厉害。一次上体育课,在跑步中,碰了一下,当时疼得我就龇牙咧嘴蹲下了。这情况被赵晓东老师看见了,他过来关心地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实情告诉了他。赵老师让我把鞋脱下来,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对我说:“这是长‘鸡眼’了,要治一治了。我告诉你一个方子。回去到中药铺,买点儿鸭蛋子,是黑色的,再买个荸荠,把荸荠切一小块儿,中间挖个槽,把鸭蛋子的仁儿碾碎,放在小槽里,对准‘鸡眼’,包上,绑紧,你试试。”然后问我还疼不疼,又嘱咐我一定要抓紧治。我回家后,就按赵老师说的做了,洗干净脚后按方施治。在药力的作用下“鸡眼”处一阵阵的闷疼,但是可以忍受的。这样换了几次药后“鸡眼”慢慢长好了,平整了。自那次之后,一生之中再也没有复发过。这真是一次关心,使我终生受益,也是终生难忘赵老师的恩惠呀!
4、杏子虽小甜着少年心
附小东侧,原来有一段土墙,靠墙的西侧有几棵杏树,每年到了杏树成熟的时候,老师们就把杏子采摘下来,发到每一个学生手里,让大家尝尝。圆圆大大的杏,吃到嘴里,那叫一个甜,同学们都很高兴。一辈子了,吃过很多的杏,但还时时回味起母校的杏树和那回味无穷的甜杏。
附小,伟大的母校,我们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