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1963年,郭淑敏老师从清华附中高中毕业来到清华附小任教,她担任了我们四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并教授语文课。短暂的小学阶段,我们与郭老师一起相依相伴直至毕业,共同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
郭淑敏老师刚到清华附小时仅比我们大12岁,用我们班蔡美鸿同学的话说,郭老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青年,她正直、豪爽、大气,对工作充满激情。闫立德同学形容郭老师,说话快人快语,嗓音洪亮有力,教起课来像个男老师。我们班是她任教的第一个班,郭老师为这个班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和心血,因而和我们班的同学也最亲,就连很多家长至今都记得她。
一、因材施教的治学方法
相对当年同级的实验班而言,我们班只是一个普通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大,班里还有个智障孩子,他学习很困难,还时常遭到个别同学的欺负。面对这些复杂状况,郭老师接过这个班就为全班、也更是为自己下了一道军令状:我们要师生齐努力,不蒸馒头争口气,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郭老师专门为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遇到新课文时,为强化记忆,她便亲自给我们范读。记得五年级时,语文书里有一篇描述苏联卫国战争的课文,郭老师绘声绘色地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最淘气的一个男生都听得入了神。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课文的情节中,竟然没一个人动窝儿。这节课的课后考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非常理想。时至今日,我不仅对很多课文里的人物和情节耳熟能详,就连郭老师讲课的表情和声调都记忆犹新。
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郭老师还针对同学的个性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学习,组织了各种提高班。记得当年我就参加了数学和语文的提高班,且大受裨益。那时,郭老师常将一帮同学带到她家补课,补完课郭老师怕同学们肚子饿,还给大家做饭吃。郭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一次春游返校后,郭老师布置我们写日记。发回作文本时,我看见自己的作文中有很多句子下面有红笔标注的红圈圈,这是老师在赞赏我写的好句子啊!后来老师还把我的作文贴到教室后面的展示板上,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我便愈加重视作文课,被展示的范文也越来越多。写作能力的提高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1960年代小学课程中设有大字课,也由郭老师授课。有的同学不重视学习写大字,马马虎虎、浮皮潦草地对付这节课。郭老师就循循善诱地对大家说,初学毛笔字,你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困难,但是坚持练习,你一定能渐渐得心应手,甚至能掌握美妙的书法。字如其人,毛笔字能体现书写人的品德和修养,写一手好的毛笔字会终生受用。虽然在后来的工作中用毛笔字的机会不多,但我一直牢记郭老师的这些话,经常练习硬笔书法和美术字,在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如今我们这些老校友们一提起附小,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便跃然眼前。我们班的徐建春同学常在聚会的时候滔滔不绝地表达对郭老师的感恩。他认为,作为人民教师,小教队伍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传播者。
佟恩惠同学谈起了当年郭老师寓教于乐的一个例子。一次,郭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在清华园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校外课堂活动。老师将数学和语文的知识点写在精心制作的小卡片上,这些卡片被放在小草中、树根旁或树杈上、石头下。郭老师让同学们在清华园内指定的区域寻找小卡片,找到后做出正确答案,算是胜利过关,然后再进入下一关。这一教学活动,恰似现在的闯关游戏。一天下来,大家像过节般地高兴,我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牢牢掌握了那些知识。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郭老师本人的人品和修养也影响着我们,同学们不仅扎实地学到了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也树立了互助友爱的精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郭老师施以高效的方法,用较短时间提高班里的成绩,这样就腾出不少业余时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课外活动机会,让大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她常说,咱们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认真地学,这样,玩儿的时候就可以快乐地玩儿。她还强调,孩子开蒙有早晚,理解有快慢,但都能通过调动积极性和自身的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她经常鼓励大家多阅读课外读物,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完善的人格。
在师生共同相处的3年时间里,郭老师利用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教学平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家向往的美好远景,一个我们共同追寻的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安祥和睦的社会。四班就是郭老师面对的第一块小试验田,我们就是她培育的一株株秧苗。在她的带领下,班里学习风气好,团队精神强,五年级时,还被附小评为“红领巾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