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中队的刘佳桐同学
“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
“1+X课程”给予儿童一种适合的教育,
聚焦儿童的实际获得。
2016年,清华附小年度教研主题是“让看得见的工具撬动学校学习方式的变革”。全体教师就工具的创造及使用深耕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深水区试水。为了更好的诊断学校教研工作中的广度和深度,3月11日上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来到清华附小集体调研,就教学方式变革这一专题进行一次深度教研。
整合,结构决定品质。整合就是课程结构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怎样抓住学科本质特性,进行整合的深度优化?清华附小的“1+X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改革让海淀区一行15位教研员在一上午的教研活动之后来了一次集体点赞!
工具,是学生看不见的思维。工具,让学生课堂学习静水深流。工具对学生学习力能产生多大效应?工具怎么悄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附小的课堂上,工具的使用使每一个学生有了学习的载体,使每一个学生有了亲在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有了个体的成长。本次教研活动每一节课都努力在学生学习工具的使用上有所突破,这令所有听课老师眼前一亮。
贾维佳——《小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张帆——《小象乐园》
张秀玲——《语音er,ir,ur》
韩沐霏《捞铁牛》
听课老师们的听课也利用评课工具表,更有针对性的指出上课老师的一些问题与建议,评课工具的使用也使听评课更有针对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儿童立场、深度整合、工具撬动”给所有教研员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让教研员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锐意改革、深耕课堂的教学活力与教育激情。本次教研活动,十五位教研员走入了30名年轻教师的课堂,可以说是对附小教师队伍的一次大阅兵。
王婧——《Shapes》
齐章飞——《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
林长山——《江畔独步寻花》
隋敏方——《My Numbers》
郝晓红——《认识图形》
玄海圣——《长方体的认识》
王建刚——《用长方形纸围圆柱形》
薛晨——《威利的奇遇》
张强——《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
聂焱——《画青蛙》
文炎钊——《两只小象》
本次上课的30位年轻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平均教龄在5年以内,其中男女教师比例达到1:1,这些数据都堪称历次附小教研员下校之最,年轻的教师队伍以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教学素养,赢得了教研员们的集体点赞。而这些年轻老师成功的背后凝重着的是每个教研组的团队备课,深度教研。
以上照片就是下校调研前一天晚上10点时学校加班的灯光,把这个赞要送给所有附小老师哦!备课中,陪伴,才有感情!
清华附小的课堂努力在变革学习方式的同时蕴养附小课堂教学新常态,教研员们在听课结束以后,一致对附小学生给予了高度赞扬。在课堂上,学生谦逊有礼,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教学常规井然有序,一种民主的课堂交流氛围在附小的课堂中已经成为新常态,学习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同学是最重要的学伴。小组学习时,他们在窃窃私语,他们在倾听应答,他们在忙忙碌碌……清华附小的课堂上特殊的课堂文化,吸引了听课的老师们。
张开手闪一闪,提示老师还没叫过我
小问号——我有一个疑惑
太厉害了,大拇指送给你
十五位专家分别听过两节课后,一一与上课教师进行了一次深度教研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碰撞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本次活动后,各位专家也留下了自己真心的称赞与建议:
柏春庆主任在调研总结会时说:“清华附小语文课程改革体现一种大语文观,围绕儿童核心素养,真正把语文教育与儿童的生活联接,与儿童的生命成长融合。”
郝婧坤说:“学习工具撬动课堂学习方式变革,恰当的开发与运用真正提升学习学习品质。”
孙京红说:“‘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在课堂上有鲜明的体现。课堂上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样态更是让人深刻。
韬光养晦、静水深流。此次下校调研,为新百年附小的课程改革注入精神动力与思想源泉,也为清华附小“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刮来了一阵和煦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