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筹备百年校庆的消息,唤起我无穷无尽的回忆。儿时的同学、伙伴他们都在哪里?在做什么?过得好不好?千丝万缕的记忆和牵挂重又回到我的心中:常振明、张益唐、陈国星、方志伟……,还有很多一生念念不忘的小学同学……
对我所在的1966届毕业生颠簸的人生里,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小学短短的6年里,我遇见了两位好老师。刚上学时,我的班主任是田翠荣老师,乍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四年级时,郭淑敏老师来到我们班,她说起话来总是面带笑容,办事更像男老师。
混沌懵懂之间,唱着“涛涛的乌苏里江,英雄的珍宝岛……”我们这帮刚满7岁的“小豆包”身背着各种各样的自制花书包屁颠屁颠地咧着嘴跨入了清华附小,那是1969年,班级是 “一连二排”。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课还没有上完,好几个同学都趴在了课桌上,教室里靠两边墙坐着的同学齐刷刷地全都趴在桌子上。班主任毕可纫老师见状,断定是由于天气冷教室的门窗关闭过严,同学们中了煤气。她当机立断,打开门窗,将同学们一个个地往外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即将迎来清华附小的百年校庆。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清华园里生,清华园里长。往事如烟,童年留下的印象不多,只有点滴残留的记忆碎片。印象中当我们是一年级的小豆包时,附小只有几排阴暗的房子当教室。那时一个年级...
回首往事,在清华附小的6年间,许多情景都历历在目。是母校把我们由一个无知的、懵懂的、幼稚的孩子,培育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本事的学生,为我们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人生道路的长途跋涉中,首先应该感恩我们的母校——清华附小,因为她是...
我是在清华园长大的,记事时候,家还住在一区。我开始上清华附小时住在北院,大概在六年级的时候,家又搬到了新林院。1965年初中考上了北大附中,每天又要穿过中关园和科学院去黄庄上学。1969年我去东北插队。后来出国留学、工作、定居,离清华...
回想这一辈子,还不算平庸,但之所以幸运,之所以能够为国家做些贡献,还应该感谢清华附小,感谢让我刻骨铭心的“五三”班。我的小学时代,是我一生的启蒙。在清华附小的5年,我不仅受到了最良好的全日制教育,而且使我懂得如何做人。